在教育部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牛郞与织女》课本里,作为在中华大地流传了几千年的故事的主人公,牛郎大概很难想到,自己会被 21世纪的小学生当成诟病。
他本来人生困苦:父母双亡,被哥嫂欺负,没分得家产,只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直到有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明天黄昏时候会有些仙女在湖里洗澡……你要捡起那件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跟你要衣裳的那个仙女就是你的妻子。”次日,牛郎欣然前往。课堂上,一位男生马上站起来指证:“我觉得牛郎是能吃官司的。拿别人衣服就算了,还偷窥别人洗澡。”他说这话的时候,前排有个男生一直把脸埋在胳膊里笑。一位戴眼镜的女生不理解织女为什么要嫁给牛郎:“我觉得牛郎他要文化没文化,要钱没钱,要颜值也没颜值。”学生们又笑了。笔者认为可以尝试用课程思政来解决学生在学习《牛郞与织女》中的困惑。
一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据文献记载,他的故事从先秦时期始,历经无数版本,大多都以勤苦形象示人,直到1910年,才偷拿起织女的衣服——当时的《牛郎织女传》在前代文献的基础上,融入了民间的“毛衣女”故事。“毛衣女”出自东晋时期的《搜神记》,其中记载:“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走。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民国时期,京剧名家编排戏曲《天河配》,在此基础上强化了盗衣逼嫁的情节:牛郎窃取仙衣不肯归还,胁迫织女结婚,在老牛死后牛郎外出之际,织女才“披衣而逃”。1955年起,牛郎织女“受邀”进入新中国的教科书。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的叶圣陶先生对其进行改造,让牛郎主动将衣服还给织女,双方互诉衷肠,自愿结婚。2001年审定教材时,苏教版又将盗衣情节彻底删去,学生们与牛郎相安无事十几年,直至新教材出现。从神化故事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它不是一尘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变迁,人们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表现为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着不同的看法。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是否能够站在这样一个层级去认知这些事务。如: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道德观、正确的婚姻观等等。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给予这方面的引导,搭建平台,比如李白、杜甫,他们的诗歌也是在特定时期和环境下的产物;再如屈原,不要说现在五年级的孩子,就是高中生恐怕有时也不明白屈原有那么多想要招揽他的人,他有千万条路选,为何偏偏至死也不离弃楚国。这些就需要同学们站在一定的层级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当然,如果出现这么多争议的东西,还不如让学生的心理认知达到辨别和判断的情况下,我们再引入这样的课文要好很多。
二用实事求是的观点看问题。学生对牛郎这一主人公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这很正常。牛郞看仙女洗澡,这是违法行为;牛郞捡了纱衣,学生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织女很傻,牛郞没房、没车、没存款,为什么一个白富美要嫁给一个穷小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肩负着课程思政的重任,做好课程思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深入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语文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人文价值,可以从中挖掘出许多思政元素,引领学生“立德正身”。例如《牛郎与织女》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织女为了寻找自由,她放弃了天庭的生活,作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织女选择牛郞,追求属于她的幸福是无可后非的。
其次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语文课程中包含着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教师应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文化、历史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牛郎与织女》故事从先秦时期始,历经无数版本,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牛郎与织女凄美爱情最终逃脱了封建枷锁,织女更是用行动阐释了自己对“爱情”和“幸福”理解,我们被这种“勇敢”所感染,每年七月七日鹊桥相会,成为中华民族的情人节,它的意义深远流长。
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语文课程中有很多关于道德方面的内容,教师应该注重对这些内容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是当时时代文化的体现,在农耕文明时期,男耕女织是每个人向往的生活,这种婚姻模式也是时代的产物。
最后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例如讨论“美好的民间爱情故事有很多,梁山伯与祝英台就很好,为什么非要选牛郎织女?”
学生们在讨论中得到答案,形成正确的认识观,《牛郞与织女》是一个独到、本质的中国故事。
三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在历史变迁的长河里,我们有着灿烂优秀的传统文化,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牛郞与织女》口口相传,最终从一个悲剧走向了喜剧,这也符合中国人的文化观和幸福观,所以我们把七夕节做为中国的情人节。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神化故事中的情节,神化故事是特定社会的产物,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牛郎织女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以及因社会制度、传统观念等带来的矛盾和冲突。
首先,牛郎织女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织女作为天帝的女儿,负责织造云雾绢缣之衣,每年辛勤织布却不能自由地恋爱结婚。牛郎作为普通人家的孩子,尽管勤劳善良,但因身份卑微也不能与织女成婚。然而,他们不顾天规戒律,勇敢地追求真爱,展现了人们对真挚爱情的执着追求。
其次,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婚姻制度的不合理。织女作为仙女,地位高贵,却要被迫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这种包办婚姻制度严重违背了她的意愿。而牛郎作为普通男子,即使善良勤劳,也因社会地位的差异而无法与织女成婚。这种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性和不平等性也是这个故事所反映的重要矛盾之一。
最后,牛郎织女的故事还表现了人与神的冲突。织女作为仙女,代表着神秘与神圣的力量,而牛郎作为凡人,无法与神灵相提并论。然而,他们之间的爱情却打破了人与神的界限,引发了强烈的冲突和矛盾。这种冲突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神灵的敬畏与对爱情的追求之间的矛盾心理。
总之,牛郎织女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对不合理婚姻制度的反抗以及对人与神之间界限的挑战,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用课程思政来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提供了新的教学视角:课程思政从课程的角度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知识传授中,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视角和思路,帮助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课程思政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专业知识,还能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这种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思政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课程思政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增强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实施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这有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总之,课程思政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教育信息网 snedunews.cn)”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德扑圈下载链接的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553916702@qq.com】
必看
原创
标签